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讲座
哲学专题之三:二战中日本哲学家对于极权主义政治架构的“暧昧式”反抗—以西田几多郎的“场所逻辑”为切入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博论坛系列活动(第27期)
主讲人:徐英瑾 教授
时间:6月3日(周三)18:00-20:00
地点:松江校区4号楼306教室
主办单位:研究生部
讲座简介:
在二战期间,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对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表态,充满了种种令人困惑之处。譬如,作为该学派的首席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哲学虽被人为地涂抹上了“日本官方哲学”的色彩,但是也有证据表明他实际上一直更倾向于和平主义的立场。本次讲座则试图从金谷武洋等人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出发,对这些复杂议题背后的哲学范式之争进行揭示,并将论证,西田“场所逻辑”的“主客合一”特征,可以从日语认知的语境性特征得到理解,而由此构成的哲学立场,亦具有从“虫子的视角”(金谷氏语)出发的基本规定性。由于这种兼顾日常生活习性与艺术或宗教体验的哲学探索方式对于任何一种具有“跨语境同一性”的政治组织的天然冷漠性,将西田哲学理解为任何一种政治见解的直接哲学后果的做法,都将会是十分牵强的。不过,由于西田哲学对于艺术与宗教探索之自由空间的天然诉求,此种哲学与民主制度之间的兼容性,的确很可能会更高。与之构成对比的则是京都学派二号人物田边元的思想。由于田边元提出的“种的逻辑”一开始就设定了作为“中介”的民族国家的准实体地位,其对于个体自由的强调,依然不足以平衡掉其内在的国家主义倾向——而在这种情况下,田边的整个“种的逻辑”与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亦便愈发变得难以切割了。
主讲简介:
徐英瑾,1978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以及2009年“上海社科十大新人”称号的获得者。著有《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演化、设计、心智与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科学之间的对话》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我的使命:改变中国哲学的生命样态》(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访谈) ,引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w30/jzssn/yxxwhdz/bfqgyxbs/269377.shtml
主办宗旨: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对学生如是说:哲学是一种理论,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承诺,每个人要对自己的生命、对世界、对当下的时代负责,也许有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无奈,但要对自己的生命有把握的勇气。
本次系列讲座定位为哲学思想普及讲座,将邀请复旦大学哲学系多位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与大家畅谈哲学。这一系列讲座力求结合哲学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文明的历史语境与当下困境,向学生展示哲学这一独特的批判方式的理论深度与内在魅力,以帮助学生在自身的研究领域形成深刻的问题意识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相关资料:
195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创立,复旦大学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立哲学系的大学之一。
2006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5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正式宣告成立。
复旦哲学学院设有哲学、宗教学2个本科专业,哲学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目前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创新基地,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学位点,10个硕士学位点,1个哲学博士后流动站,8个挂靠研究机构。
具体请详见:
1.《论道启智》(引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网)
(http://philosophy.fudan.edu.cn/e0/aa/c6695a57514/page.htm)
2.《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之哲学专业排名》(引自访问学者网)
(http://www.fangwenxuezhe.com/plus/view.php?aid=178&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