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

发布时间:2015-05-13浏览次数:1920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讲座

鲍鹏山: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


201555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五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第二场学术讲座“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在松江校区如期举行。本场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学者、作家——鲍鹏山老师主讲。鲍老师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大讲坛”的主讲嘉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曾出版《论语导读》、《先秦诸子八大家》、《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鲍鹏山新说水浒》(上下)、《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风流去》、诗集《致命倾诉》等著作十多部,作品入选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中学语文教材。

本场讲座,鲍老师以“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为题,侃侃而谈,妙语如珠。鲍老师从东西方教育的比较切入,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应该只是知识技术的学习。越知名的大学,越关注人文教育,因为在那里才有摆脱生命茫然的心灵归宿。我们极力追寻的知识,永远无法穷尽,应该允许知识上的缺陷,人的境界与知识无全然相关。论语五百则,没有一则教授专业技术,全部涉及价值判断。

随后,鲍老师提出,人生有三重境界,谋生、谋知、谋道。鲍老师认为,要谋生,一技足矣,我们需要留些时间给精神,给信仰。有了,才有了当下以外的过去和未来。而即是价值观,教育我们认同最基本的价值观,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唯有如此,才不会没有最基本的良知,更不会在“911事件”和“弗吉尼亚枪击案”后额手称庆。

谈到读书,鲍老师对在座的学生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希望学生们不要一味追求有用,并要关注学习的体系性和整体性。庄子曰: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大经大典,看似无用之书,却是建构精神世界的基础。道、义、仁、礼,都不是知识,而是价值,在价值上面我们才能确立自己体面的人生。鲍老师希望学生们不要总是去想别人做没做好,自己要先做好一颗竹笋,破土而出,让世界不再荒凉。

鲍老师侃侃而谈,句句语重心长,言谈话语间展现出的幽默、智慧和批判给在场的学生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学生们都笑了,但笑过之后陷入了沉默。学生们在反思,自己又做到了多少?我们对外国人夸耀的那些经典,自己翻开过几次?鲍老师对“文化经典与人文教育”的看法与观点,对“读书”的认识和建议值得每一位学生深思。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