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CC的爱心——记2015年5月研究生义务献血活动

发布时间:2015-05-12浏览次数:984

200CC的爱心

——记2015年5月研究生义务献血活动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2015年5月7日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组织学生前往松江区血站参加义务献血的日子。上午9时30分,艳阳高照,数辆大巴从松江校区的师生活动中心出发,陆续将120余名研究生同学载往松江区血站。

组织学生进行献血,是上外每年的传统。今年报名献血的人数比往年翻倍,共有151名研部同学报名。除去一些因临时状况不能参加献血的同学,成功献血的共有106名同学和1名老师。

张绍铎老师是研究生部的副主任,他可能是今天献血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位,41岁,身体健康,他就报名了这次的无偿献血活动。完成最后一道抽血程序后,张老师默默地离开了献血现场,回校准备晚上的课。

在这106名同学中,有很多来自上外虹口校区的研究生同学。他们一大早起床,坐了一个半小时的校车,赶到了松江献血现场。

14级19班笔译专业的蒋鼎同学9点半到达血液中心,已经在体检的长队后面等待了40分钟,这是她第一次献血,她却一点都不紧张,“考虑到献血者可以享受‘献一返五’政策,也是为自己家人着想,我就来了。”

同样第一次献血的还有她的同学王玉尧。来自厦门的王同学告诉笔者自己献血的原因:“我是AB型血,这个血型的人不多,以前经常看到厦门新闻上说缺AB型血,所以我来了,希望自己的血型可以帮到需要的人。”

经过漫长的排队之后,同学们开始进行一道道严谨的体检程序,一些同学因为心率低、脉搏不稳、过敏史等原因被婉拒。体检合格后的同学在抽血前要进行血液检测,以验明血型和血脂。大家有说有笑的就到了最后一个抽血程序,现场气氛很轻松,来自日语学院得张景风同学显得非常淡定,已经拥有两个献血证的她是第五次参加献血活动了,从大学开始,张同学就每年无偿献血一次,因为自己的血型是B型,张景风觉得失望:“B型血一点都不特殊,我多希望自己血型罕见一点,能帮帮那些稀缺血型的人”。谈及为什么那么频繁献血,张同学回答:“没什么理由,真的想帮别人。我们大学时候献血是没有福利的,现在上外的补贴政策这么好,我好惊讶啊,甚至觉得献血有钱拿是一种侮辱了”。担心太频繁献血是否会影响到她的身体,张同学爽快地答到:“我献了五次,没有一点不适啊,我以后还会继续献的,只要我体检合格。”献血经验丰富的张同学最后温馨提示大家:“献血前一定不要熬夜,多运动,饮食要清淡,这样能保持体内血液质量。”

献血结束后的同学们在休息室会收到献血大礼包,内有饼干牛奶,还有热可可供应,以让同学们充分补充休息。在出口处,有来自研部的数位老师和学生志愿者等待着这些无冕勇士们,为他们发放献血补贴和营养品领用券。中午12时,一批献血勇士们凯旋归校,为今年的研部献血圆满画上句号。

献血后的同学在未来的几天要注意防止针眼感染,适当多饮水,正常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在成功献血一个月后,还可以拨打松江血站的电话查询自己的血液检测报告,及时了解自己的血液质量情况。

附:松江血站电话 67735403

(文|图陈丹阳)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