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集体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20-08-11浏览次数:5359
近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此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给新时代研究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研究生教育战线为之振奋,全国教育战线掀起了学习热潮。研究生院为此组织了专题学习,共同领会会议精神,为贯彻执行打好认识基础。以下是部分老师的心得体会:
赵蓉晖(院长):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要抓牢党建引领工作、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国家发展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对我们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学校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重要支撑,是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人才的重要组成。我校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改革正处于回顾总结、展望未来的关键时期;今年正在进行“十三五”成就总结、谋划“十四五”长远发展,又逢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等重要工作任务,应结合实际工作,深入领会、扎实贯彻研究生教育大会的精神和要求。
肖琳(副院长):以全国研究生院院长联系会议为平台,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洪大用司长的导学指引下,在天津大学等七所高校和单位的经验分享中,全国115所“双一流”高校研究生院1000余人通过在线平台,集体深入研讨学习了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孙春兰副总理的讲话精神和陈宝生部长的工作部署。通过本次会议的再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重大意义、实质精髓,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要及时结合学校实际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主动作为,强化了主体意识、行动自觉、改革创新,并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始终坚持“四为”方针,根据7月30日校党委常委会工作要求,系统谋划,加快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重点聚焦学科专业调整、培养体系优化、导师水平提升,以及生源质量、课程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学位授予质量保障,进一步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对外开放,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国家亟需的高层次人才。
江松(副院长):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引用洪大用司长的讲话,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是在非常时期,举行的非常会议,议的是非常之事,讨论非常之举,期待非常之功的会议。为了加强对会议的学习和理解,8月8日,以北京理工大学为主会场,各研究生院高校为分会场,召开了全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深入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并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之举。我个人的感受,我们的研究生教育,重点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才和怎么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高的政治站位,要站在为党、国家、人民选拔与培养研究生的高度,不断的从机制建立、路径选择、信息化支撑等等方面,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党和国家发展、人民需要的研究生质量与数量的缺口问题,并且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要有家国情怀,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正如北大医学部介绍,在本次疫情下,医学研究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念。
米健(培养与国际化办公室主任):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让每一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又深感责任艰巨,使命重大。作为一名基层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自己在工作之初曾担任过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更能深刻的体会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对于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来说,既有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主动服务国家和人民需求的政治站位,也有贯彻学校办学战略,服务学校办学使命的工作理念,同时也离不开学校校、院两级管理体系下职能部门与院系、导师通力合作的工作配合。研究生培养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需要科室、部门、学校每一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脚踏实地,不懈努力,答好为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人才的必答题!
苏婧宇(学位与学籍办公室主任):7月29日下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研究生战线倍感鼓舞与振奋。目前,我国正处于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奋进的关键节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对照总书记、总理的指示批示,以及孙春兰副总理在研究生大会上做的讲话要求,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作为研究生教育战线的一员,我从自身的工作出发,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将交叉学科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引擎,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等跨学科研究平台的作用,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要切实抓好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动态管理,在导师遴选和考核时要将师德摆在更为突出重要位置。在“破五唯”的同时,还要实行导师预警和淘汰机制,对于那些无法为研究生的为学为人提供有效支撑的导师,视情况限制、暂停乃至取消其招生资格。
黄婷(培养与国际化办公室副主任):虽然因为疫情,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一推再推,但会议的重要性正如陈宝生部长说得:“虽然耽搁了一段时间,但就像电脑重启一样,重启后速度总是会快不少。”这次会议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时代背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本科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是强校之基,在国内经济生产正在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内外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之际,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时不我待,利国利校的职责。我会认真领会教育大会精神,学习和把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四为”方针,结合工作实际,从当下做起,从自身做起,强化主旨意识,合理把握力度,在学生学科课程设置、国际合作交流、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等方面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王孙轶(学位与学籍办公室副主任):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孙福总理讲话及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8月8日研究生院全体人员参加了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在会上,洪司长作重要讲话,以教育部学位中心为代表的的7家单位作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交流。习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如何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如何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如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都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质量是生命线。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生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随着国家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近些年来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事后抽检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一、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二、学生的写作规范性不强;三、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发现问题后,学校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举措,旨在全面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譬如在学位授予中增加学位论文校内盲审环节,全校所有研究生必须全部参加校内盲审并且通过后方可继续学位申请;增加博士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在预答辩环节可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解决问题;加大校际盲审抽检比例,严格落实双盲评审实施办法。通过加强事前控制,在学位申请和授予的各个管理环节加强与院系的合作与监督,切实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在后续工作中将更加深入学习领会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并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好学位申请与授予相关工作,更好地服务师生。
周倩(学位与学籍办公室·学籍信息管理项目主管):通过参加“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工作交流会”,我认识到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研究生教育在培育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目前的工作情况,应该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分流机制,坚持研究生质量检查关口的前移,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时发现后及早按照培养要求进行筛选分流,严格规范研究生学籍年限管理的具体工作。工作的具体落实中,力求严格规范程序管理的同时,将实际工作做得更具关怀,比如做好学业预警等工作,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学生预估目前的学业的情况,将问题发生点前移。贯彻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应是一项主动的、自觉的工作行动,应该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点,我们应将学习贯彻不断深化、细化,为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盛攀峰(培养与国际化办公室·国际化教育与奖学金评定项目主管):我通过本次会议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的“四为”方针,加强了对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规律的理解: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深刻认识到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学深、悟透会议精神,关注会上提及即将发布的“1+1+3”五个指导意见文件,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寻找解决研究生教育问题的“特效药”,为我校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姜春花(培养与国际化办公室·国际化教育与专业学位项目主管):通过学习各类精神,作为研究生院的工作人员深受鼓舞及启发,深刻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并对自身负责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提高站位,扩大视野,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我校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深入梳理培养机制,找到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急需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更好服务德才兼备、拔尖创新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虹口校区
中国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200083)
松江校区
中国上海市文翔路1550号(201620)